关灯
护眼

第四十五章 运筹兵势

    几人都惊疑地看向了乔凤海,不知道这西军的统领是何方神圣,竟让这位堂堂的镇凌候如此钦佩。

    乔凤海似是很惋惜地说道:“此人名叫周耀清,年纪尚不足三十岁。”

    “不足三十岁?!”几人惊呼了起来:“作为一方驻军的统帅,手握几十万大军,没想到竟如此年轻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!”乔凤海频频点头:“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,此人身体羸弱,完全可以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,若是真到了拼命地关头,只消两个内宫的小宦官就可以把他制服。”

    “那他。。。”常祉悔气地一甩袍袖:“简直是岂有此理!堂堂一方统帅如此羸弱不堪,若是真到了杀伐征战的时候岂不有伤士气?须知主帅乃是军中脊梁,若他有失,全军上下将不战自溃!”

    旁边的梁欶却凝重了起来:“那么能力呢?他的能力是什么?西军带甲几十万,乃是豫州最大的势力之一,此人若是不堪大用,就算他是严致筹的亲儿子,严致筹也不会将如此重任交给他,毕竟,他还指望着靠这几支大军谋朝篡位呢!”

    乔凤海听完,缓缓伸出右手食指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:“脑子!他能坐到今天的位置,完全靠他的运筹帷幄的脑子和异于常人的天赋,他由于身体羸弱的缘故,从军至今从未进行过任何训练和厮杀,但靠着其自身惊才绝艳的缜密心思,已经到达了兵法韬略无一不精、排兵布阵神鬼莫测的程度,可以说自大夏开朝以来,他是以文官而挂帅的第一人!”

    “文官挂帅。。。”齐瑜慢慢叨念着这四个字,用尽全部心力去衡量其中的利害关系,越想越觉得骇然惊悚!

    自古以来不用文官掌军几乎是所有帝王们秘而不宣的共识,所以历朝历代那些熟读经史的文官们大多只负责内政,却极少有涉及到军政方面的,这倒并非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没有武将骁勇善战,事实上两军阵前也很少会有主帅冲出来仗剑厮杀的情况,而真正不用文官掌军的原因,是因为掌权者对他们实在是不放心!

    文官最可怕的地方,是他们对兵法韬略的领悟以及运筹帷幄的心智,如果让他们掌握足够大的兵权,那对君王来说将是难以掌控的威胁,毕竟能坐到一定位置的文官都是人精中的人精!

    而且真正的战场并不是流氓街斗,再勇猛的大将,在奇谋筹策、决胜千里的统帅面前,也不过只是一介匹夫而已。

    梁欶惊奇一笑:“那侯爷倒是说说,他过往有什么战绩,可以让你这样一位久历战阵的军候如此惊为天人?”

    “此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。”乔凤海边说边向齐瑜拱起了双手:“当时君上尚未登基,东宫三少也是每日陪着游赏山水,所以对朝野之事可能很少过问,但五年前的那场西军叛乱。。。”

    乔凤海说着看向了杨世伦:“杨大人应该是有所耳闻吧!”

    杨世伦皱眉沉思了起来,思虑过后他突然看向了乔凤海,那双瞪大的双眼中写满了震惊:“是他?”

    “正是!”乔凤海毋庸置疑地点了点头:“否则严致筹又怎会让他执掌西军帅印!”

    杨世伦听完伤愁的摇起了头:“要是他,可就真的麻烦了。。。”

    “到底怎么回事?”齐瑜几人看着这两个老家伙长吁短叹,根本不知道五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“回禀君上。”杨世伦沉声说道:“五年前西军并非如今这般统一,而是以城峪关为界,由内外两军构成,内军大约三万左右,主要负责守备关隘,其统帅由潘双担任,外军则有近二十万余众,主帅乃是威震三军的大将刘俊峰,主要负责远近驰援、诛贼剿匪甚至屯田收粮等一切苦差事,久而久之两军便暗生了嫌隙,潘双上书弹劾刘俊峰借屯田之机私藏军粮,刘俊峰则状告潘双疏于练兵、懈怠渎职,最终严致筹看不下去了,派手下近臣前去摆桌设宴劝和二人,谁知酒过三巡之后两人竟大动干戈,刘俊峰酒后失手便杀死了潘双,那位近臣吓得惊慌呼喊,岂料刘俊峰酒意上头,竟手起剑落将近臣也斩于堂内。”

    齐瑜几人面面相觑:“还有这种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