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73章 最佳镜头之一,魏阳夜赚施施

    多过几遍剧本,揣摩分析人物情景的心理环境,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,然后整理记在剧本上,方便拍摄时理解角色和设计相关表现细节,

    后来在《仙剑奇侠传3》和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,刘施施也跟着他学。

    不过《仙剑奇侠传3》还好,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这招就不太适用。

    尤其是后期,刘施施拍戏基本跟开挂了一样,绝大多数戏份根本不用揣摩设计,只要让她代入了情绪,直接飙戏。

    但魏阳并不认为自己的法子就没用。

    毕竟开挂时刻总是少数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这种笨法子一步步积累下来的经验,往往能成为一个演员的宝贵底蕴。

    等小赵从厨房出来,见魏阳在看她记的剧本,有点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“你别看了,我都是瞎写。”

    “别妄自菲薄,你写的挺好的,不过有时候你也别光研究自己的角色,还可以适当丰富一下对手戏角色的情景细节,能让你更直观的感受这场戏和人物心理历程。”

    魏阳鼓励了小赵的努力,顺便还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验。

    独角戏毕竟是少数,好戏都是互相成就的,成熟演员不能光顾自己,还得要了解合作对象的戏。

    小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在演戏方面,魏阳真的算她半个老师。

    她从魏阳那得到不少好处,所以很愿意听魏阳专业方面的建议。

    魏阳也不算误人子弟,之前就说过,他虽然表演实战经验不算强,但编剧出身,很擅长解析剧本+设计情景细节。

    加上他也是科班出身,而且不单单是表演系学生,上辈子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影评人。

    所以理论知识极为丰富,又见多识广,思想和眼光方面还是有几分独到之处的,至少偶尔调教指点一下小赵、刘施施这样半路出家的,问题不大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聊了一会,魏阳就自己先停了,可能是重生之前已是中年的原因,他总是有点习惯性的好为人师。

    这其实也谈不上缺点,反而不管是小赵还是刘施施都挺喜欢听他长篇大论,觉得他成熟有内涵。

    不过魏阳觉得,面对亲近之人也就罢了。对外人还是谨言慎行一些,也没必要聊那么多,所以有意识的收敛克制这个习惯。

    不聊剧本,可以说说生活近况,尤其是小赵,很喜欢打听他的日常生活。

    “杀青之后我就上课呗,有空就去练练声乐,最近还见了几个编剧,看中两个好苗子,准备带带徒弟。”

    “你收徒弟了?”

    小赵对这个很感兴趣,魏阳要是当了师父,她岂不是师娘。

    魏阳看她好奇,就聊了聊自己的两个预备弟子。

    前文也提到过,编剧这行以老带新是很常见的。

    经验、渠道、人脉等各方面,新人编剧很难接触,有老编剧领着会少走一些弯路。

    而老编剧工作事务繁忙,有时候也需要组建一些团队,招募一些人给他辅助,新人便宜努力还听话,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。

    双方互惠互利,慢慢也就成为了业内惯例。

    具体关系五花八门,有的是老板员工,有的是大哥小弟,还有师徒和情侣/情人,甚至极个别拜干爹的。

    魏阳上辈子经历的多是老板员工和师徒关系,所以更熟悉这两种模式。

    这次魏阳找的编剧,也都是上辈子的熟人。

    一个叫马晋,高中肄业,纯野路子出身,特点是文字扎实,码字速度奇快,但劣势就是脑子不灵光,创意方面和剧情结构天分很差,所以只能给人家打下手。

    上辈子魏阳和他一起从枪手和学徒编剧做起,后来魏阳独立担任编剧了,他还是枪手。

    不过魏阳知道马晋的实力,虽说无法独立担任编剧,但只要给他梗概、设定和严格的剧情走向,他就能拿出来足够质量的本子。

    魏阳上辈子有时候接点私活,就爱找马晋帮忙,活好话少,而且交稿从不拖延。

    另一个叫左乐,上戏戏剧文学系大一新生,上辈子就跟魏阳混的,算是半个徒弟。

    与马晋不一样,左乐是六边形人才,各方面水准都不错,但也恰恰因为如此,他虽然全面均匀,但却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下限高,但上限不高,所以挑不了大梁,最好的位置是打辅助。

    上辈子左乐可谓是魏阳的左膀右臂,魏阳从重生的那一刻起,就开始惦记这位老搭档了。

    这次找实习编剧,魏阳先找的左乐,不过后者刚上大一,还没入门,所以又通过回忆,把还在给人当枪手的马晋扒拉了出来。

    两个人如今还是无名之辈,面对已经小有名气的魏阳的招揽,自然喜不胜喜。

    左乐机灵,直接喊起了师父,连带着马晋也跟着叫,所以魏阳就收了这两位上辈子的老朋友、老搭档当徒弟。

    其实马晋比魏阳还要大几岁,左乐也只比他小两岁。

    不过编剧这行达者为先,四五十岁叫二三十岁老师的也不少见,师徒也只是个称呼,魏阳也不指着这两个人给他走什么三节两寿的老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