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47章 淘宝

    北辛桥

    下班从轧钢厂出来,曹卫国蹬着自行车风驰电掣的赶到一家信托商店。

    信托商店与典当行不同,业务以代营为主,为托销、托购双方搭桥牵线。

    信托商店一般分为售品部和收购部两块儿。

    售品部负责展示和出售,收购部负责收购和寄卖。

    人们把东西放到信托商店的缘由五花八门:

    有手头紧的,想换俩现钱花花;

    有结婚的,想卖掉旧家具换套新的;

    也有搬家了,老物件没法处理的……

    人们要出售暂时不用的新旧物品,信托商店就根据市价,并参考物品的新旧程度做价收购。

    假如是寄卖的物品,“委托”商店出售的价格也是双方协商而定,店方无权变动。

    物品卖出收取一定的手续费;没有卖出可以原封不动的拿回,无需交费。

    与旧时走街串巷,收购旧物的小贩不同,这年代的信托商店是公家的,不会死命地往低压价,而是能够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价格。

    倘若价格低了,最后的售价高于收购价,还会给顾客补回部分钱。

    除了给价公平,来信托商店里买东西的人也能图个放心,因为货品的来路清楚。

    按照信托商店的规矩,无论是来出售还是来委托的顾客,都得带上户口本等身份证明,如果是卖自行车这种贵重物品,还得带上自行车执照。

    这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信托商店“销赃”,万一物品出现什么问题,也能找到本主儿。

    信托商店里卖的二手货,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不需要用票。

    在这个物资匮乏、凭票供应的年代,人们购买力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逛不起凭票购物的大商店时,信托商店就成了首选。

    另外,逛信托商店也是不少人的爱好,有时不为买,只为逛。

    有些眼尖的主儿,往往还能淘到“宝贝。”

    曹卫国紧赶慢赶的来到信托商店,就是为了淘“宝贝。”

    停好了自行车,曹卫国兴致勃勃的巡视。

    店里的物品五花八门,从照相机、工艺品、手表到服装、家具、锅碗瓢盆应有尽有。

    大概是快要下班了,店里只剩下两个青年小伙和一位大妈。

    大妈在悠闲的嗑瓜子,两个小伙儿在打扫卫生。

    曹卫国走到锅碗瓢盆的柜台,发现了一个青花碗。

    “大妈,劳您驾,我想看看那个青花碗。”

    大妈瞥了曹卫国一眼,把那个青花碗拿下来。

    “这碗不便宜,可别不小心碎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大妈的话,曹卫国笑着说:“谢大妈。”

    拿着青花碗仔细端详,眼中的光彩越来越亮。

    这碗器形端庄,胎体坚白细腻,通体以青花为饰,内口沿及碗心分饰龟背锦纹和童子牧牛图,外壁通景书绘御制耕织图“籭图”。

    画面中农夫正手持竹筛借自然风力筛选谷物,一小童正奋力驱赶借机偷食谷物的公鸡。

    田边小桥流水、屋舍栉比,妇人闲谈,小童嬉戏,一派恬淡和谐的农家劳作场景跃然于其上。

    碗底所书“大清乾隆年制!”

    通过一番仔细鉴别,加上大妈的态度,这碗十有八九是真的。

    曹卫国一脸喜爱的问:“大妈,这碗多少钱?”

    大妈冷淡道:“两张大团结。”

    嚯!

    这价钱可真不低!

    这年代工人的平均日工资在一块(元)左右,农民一天的工分折算在五角到一块之间。

    这二十块钱可不是小数目,够一家人个把月的嚼头了。

    这碗是件不错的古玩,但它不顶吃不顶喝。

    对于当今的老百姓来说可没有窝头实在。